主題: 《台灣血統》    rdrcntr:3667 關鍵字:
張貼時間: 2014-05-15 00:00:00
沈建德/前衛 ip: X.X.X.X
內容:
《台灣血統》
25項歷史證據,揭開台灣人身世之謎!

為什麼台灣的平埔族消失了?
台灣人依然原就在,只是忘了我是誰?

經過60年的「黨國」愚民洗腦教育政策,就這樣的成果:南島語系的原住民,開始有人自認是「炎黃子孫」。

清帝國統治台灣200多年,對台灣執行「化生番為熟番,化熟番為漢人」的漢化政策,編番為民,全面賜漢姓,亂造族譜,「漢化番」變「來台祖」,其後代全部變成了假漢人。

台灣「有唐山公、無唐山媽」,台灣人血統絕大多數都是「番仔」後代,為什麼台灣人都以「漢人」自居?

滿清頒佈禁海令,「片板不許下水」。清廷視移民為逃民,禁止下洋。1893年才解出洋之禁。

黑水溝難橫渡,洋流強勁、固定向北,一年365日不停。海底地形由深變淺,造成漩渦;洋面由寬變窄,水壓增高,水流變快,急速的水流加上漩渦,靠風力行駛的帆船很難橫渡。橫渡黑水溝,民間傳說10去6死3留1回頭,就算上了台灣,瘧疾等流行病,漢人無免疫力,10個死8個。
/林茗顯編寫網頁,2014年5月


作者: 沈建德 Dr. Sim Kiantek
出版社:前衛,台灣台北市
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初版

內容簡介:揭開台灣人身世之謎!

  台灣民間有謂:有唐山公無唐山媽,也就是說,台灣人血統絕大多數都是「番仔」後代,可是為什麼台灣人都以「漢人」自居,有些人更認為自己是如假包換的「中原純種」?此乃歷史的無奈兼且台灣人本身的劣根性有以致之!

  事實上所謂的唐山公不會很多,因為清廷視台灣為作亂之地,嚴禁中國人渡海來台,即使唐山羅漢腳甘冒生命危險犯難強渡,過黑水溝也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就算上了岸,瘧疾、瘴癘也是漢種天敵,十來九病,十病九死,何況台灣原住民習對入侵者出草,每年有千顆人頭落地,閩客究竟有多少腦袋膽敢前來?而「純種漢根」的一條鞭到底如何生機旺盛,焉能傳種繁衍子孫?

  原因無他,唐山公必娶台灣平埔媽以安身立命。但即使如此,直到1895年,這些混血者後代仍只佔台灣總人口的10%,其餘90%都還是純種原住民血統,可是這些純種原住民為什麼又都自稱是「漢人」呢?因為滿清政府對台灣執行化生番為熟番,化熟番為漢人的漢化政策,編番為民,全面賜漢姓,改本籍為閩粵,又牽強附會亂造族譜,如此,「漢化番」變「來台祖」,台灣人徹徹底底被改頭換面,其後代又集體背祖忘宗,全部變成了假漢人。

  台灣人依然原就在,只是忘了我是誰?本書提出25項歷史統計證據,告訴你台灣人真正血統的真相,替台灣人尋出正確血緣關係,甚至可以具體指出閣下您原來究竟是平埔族、高山族那一族那一社的後代,別再認賊作父、拜錯祖公!

作者簡介

沈建德博士 Dr. Sim Kiantek

  1947年3月23日出生於已世居五代以上的屏東市。家族相傳「祖籍」福建漳州,但據他本人深入尋根探源,他們家族實際上具有排灣族、荷蘭人、西拉雅族的混合血統。

  他初高中都就讀在地的屏東中學,1966年考進中興大學會計統計系。1980年留美,進新墨西哥州立高地大學,獲企管碩士。1989年在美國聯邦國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攻行銷,曾受業於全球「策略管理」鼻祖安索夫。返台後曾任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後辭教職,全心全力投入台灣血統及台灣主權研究。現為台灣共和國臨時政府召集人。

  作者苦心孤詣鑽研台灣的專書《台灣血統》、《台灣常識》、《台灣法理獨立》、《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等,大大顛覆台灣人僵化的思惟模式及封建父祖意識,讓台灣人大夢初醒。他又以雷霆戰士的開路達陣精神,奔走聯合國、台灣南北各地,以種種方式公開揭穿開羅宣言及統治者捏造台灣人假血統的騙局,可悲的代價卻是師弟於中秋夜凍死台北街頭、兒子「意外」墜樓死亡的兩條人命。

作者:沈建德,留美企管博士,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自費專職研究台灣主權,及相關的史地、政治、文化、血統等問題共10年。現為台灣國臨時政府總召集人。台灣國臨時政府網站

歷史背景

 台灣人之所以會誤認為祖先來自中國,用常識判斷也可知道,因為台灣 被來自對岸的政權統治最久、完全被矇蔽的緣故。到目前為止,台灣被鄭、 清、蔣三個政權統治,加起來已有288年以上,若台灣被荷蘭或日本也統治了 288年,今日的台灣人也會認為祖先來自荷蘭或日本。因為300多年來,所有 外來政權,都嚴格行「皇民化」政策,不僅日本而已。台灣人必須認識清 楚,祖先真正的來源,到底是原住民,還是荷人、日人、西班牙人或閩客。 目前,學術上的證據已可證明,台灣人是原住民不是中國人。例如,從「戶 政資料」及「人口成長」,可以證明台灣人是原住民;而「地政資料」和 「糧食供應」則否定了台灣人是中國人。

「台灣省通誌」提及,早在入台前的1656年,滿清為實施對鄭經濟封鎖 而頒佈禁海令,「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疆」。1661年鄭氏據台,滿清 更進一步實施遷界,北起遼東,南至廣東,所有海岸地區二、三十里的居 民,必須向內陸遷移,堅壁清野,以期鄭氏「海上食盡,鳥獸散」。因此, 本來多是光棍的鄭軍求偶更難,除非娶蕃婆,來台平民亦然。而鄭氏移交滿 清的田園有18,454甲,依每甲3.3人的估計,意味著可以養活六萬多。但實際 軍民只有3~4萬。據聞,這些人是「難民與流氓集團」,對台灣懷著五日京 兆之心,和荷蘭時代來台那批初無二致。想成家,結婚對象不挑剔,不結婚 也無所謂。因此,娶蕃女或是獨身是最普遍的現象,猶如現在的老芋仔,在 台灣留下純漢種的可能性相當低。

滿清一到台灣就把和佬趕回中國

  即使鄭時移民所傳純漢種,但因滿人來台之後,立即把鄭氏官僚、家眷、軍隊及漢人遣回其國內,斷絕反清禍根,可能一人也不留。據「華夷變態」敘述,1688年的台灣,僅有數千漢人居住。這些漢人可能是1687年偷渡來台,想搶先佔有鄭氏所留下已開墾的土地的那一批粵籍亡命之徒,或者是娶了平埔妻而獲准留台的閩籍移民,或者兩者都有,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確定的是1688年時,在台漢人僅數千人,而原住民已有七十多萬,加上禁止攜眷的聖旨,你認為這幾千個漢人即使留下來了,他們的結婚對象會是誰?

  漢蕃的人口及性別比例有如上述,而土地開墾的情形在郁永河的「裨海紀遊」裏,有此記載:1697年時,台南縣佳里鎮以北的平地,全都是平埔人的部落,幾無漢人足跡。可是1693年的「台灣府志」等卻記載著,嘉義縣開墾了8,866甲,這表示了平埔人(洪安雅或貓霧拺等)或被招贅入蕃地的和佬,為了生存,不得不把原來打獵的鹿場、麻地闢為農田,因為他們的人口從荷蘭入台算起,已增加了五成以上。「台灣府志」的此項記載,也證明了前文所說,墾荒不是漢人的專利,把所有開墾農田甲數都乘以3.3計算漢人口確是嚴重高估。因此,我們必須在本模型中扣掉平埔人所開發的才可糾正錯誤。

1684年施琅「壤地初闢疏」:
「自臣去歲奉旨蕩平,偽藩、偽文武官員、丁卒與各省難民相率還籍,近有其半。」
1688年《華夷變態》:
「以前台灣人口甚為繁盛,漢人民兵有數萬人,自隸屬清以後,居民年年返回泉州、漳州、廈門等地,現僅有數千漢人居住。」

驅漢政策:
以嚴明、重稅禁止閩客渡台,防止作亂。
嚴罰:偷渡者打100大板,船東流放黑龍江,兩岸守關官員官位降一級。
重稅:台灣丁銀五錢,中國僅一至二、三錢。

自古台灣不在羅盤針路,中國人不熟悉來台航路,路程雖短,但不敢冒死。所以閩粵去南洋的多,來台灣者少。

張燮《東西洋考》:卷九晚台灣於東洋針路。卷五記載,「東番不在東西洋之數,附列於此。顯然,自古台灣就不在中國的羅盤針路上,亦即沒有航路通中國,是危險的航海地區,很少人敢冒險橫渡。這本《東西洋考》於公元1617年出版。

台灣文獻會:「唐末五代航行波斯灣,元征日本、南洋,明鄭和下西洋,民間對南洋甚為熟悉。因此中國過剩的人口,大都移民南洋,不是來台灣 。」

連橫《台灣通史》:「當是時(1875年)閩粵人多赴南洋,遠至澳洲,為萬金可立致,故來者較多。」南洋、澳洲有萬金可立致,更會選擇南洋,不會選台灣。

台灣文獻會:「閩粵人雖到過東西洋各地,但移民皆未十分成功; 獨台灣一地,完全成為我國之領。」--這是典型的把漢化平埔族和高山族當做移民的說法,流毒很深,怪不得很多人都說,台灣是移民社會而不是原住民社會。

來台算偷渡,往南自由身,不選南向政策選什麼?

清廷視移民為逃民,禁止下洋。1893年薛福成上奏後才解出洋之禁。 康熙洋禁:清廷視移民為逃民,禁止下洋。南向東南亞,天高皇帝遠。來台算偷渡,抓到要充軍,移民當然選擇南洋。

雍正立法: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775。令「逃民」限期回國,1734年起,「洋船回航潛匿不回,船戶、舵水照窩藏盜賊治罪;出結之族鄰、行保,仗一百、徒三年。」

乾隆修法:1717年以前出洋船戶,准其回籍。「定例之後仍託故不歸、偷渡私回者,請旨正法。」(同上「大清會典」)

紅毛執行:1740年荷蘭屠殺印尼華人,乾隆聞知,曰:「天朝棄民不惜棄祖宗廬墓,出洋謀利,朝廷概不聞問。」

僑領試法:之後僑領陳怡老回籍,被抄沒家產。

政策解禁:1893年薛福成上奏後才解出洋之禁。
--參考國史館李盈慈「華僑政策與海外民族主義」

1405年起,鄭和七次下西洋,唐山人隨著針路移民南洋。自古唐山人很少來台灣,多去南洋,移民500年,到1930年為止,在南洋的僑民也才372萬:越南 47萬 印尼123萬 新加坡 53萬 馬來西亞 81萬 泰國 46萬 婆羅洲三國 13萬 菲律賓 9 萬--來源:中華民國駐各國使館報告

但1930年時的台灣人口已有500多萬,且多自稱是和佬或客家,實在好笑。既然唐山人下南洋多,過台灣少,為何台灣閩客反比南洋多出很多?顯然是漢化政策的功勞,把台灣原住民變成閩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