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rdrcntr:3608 關鍵字: Formosa
張貼時間: 2012-10-31 23:33:15
前衛出版社 ip: X.X.X.X
內容:
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
't Verwaerloosde Formosa (Amsterdam, 1675)
作者:C. E. S.
英譯者:甘為霖牧師、 漢譯者:林野文
出版者:前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06日
中研院台史所許雪姬教授校譯、導讀

前衛版《被遺誤的台灣:荷鄭台江決戰始末記》的漢譯說明,
荷文原著 ’t Verwaerloosde Formosa(Amsterdam, 1675),有德、法、日、英、漢等語言的譯本,英文譯本有三種,漢文譯本(包括前衛版)有五種。可見本書受到相關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它的重要性,更是台灣歷史非常重要的史料。

學界認定本書係荷蘭第12任,也是最後一任台灣長官揆一(Frederic Coyett,C.E.S.就是指Coyett et Socii(揆一及其同僚)親筆寫下的台灣淪陷實錄,本書說明巴達維亞高官們如何忽視、遺誤掉寶貴的台灣。

卷一敘述國姓爺征台前夕的整體情勢:國姓爺儘管虛與委蛇不斷,依舊掩飾不住侵犯台灣的意圖與準備,但巴達維亞總部對於揆一所發的警告卻置之不理,反而責備、干涉揆一所做的必要防禦工作,從而導致台灣處於難以防備的狀態。卷二第敘述荷鄭交戰的實際經過:國姓爺一來襲,旋即奪下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開始圍攻頑抗的熱蘭遮城,經九月圍城,荷蘭人終於出降。行文之間,揆一引述多達36份的重要文件,絕大部分出自決議錄、議事錄、日誌、官方信函,用以佐書中所言絕非虛誑,而是有充分堅實的據。


台江內海,台員、赤嵌

國姓爺抓住東北季風已經結束的時機,率領數百艘戰船,2萬5千名大軍渡海東征,在1661年4月30日拂曉現身福爾摩沙海面。揆一僅有一千餘名兵力,堅守熱蘭遮城(今台南安平古堡)頑抗,雙方對峙了九個月,最終在新派的援台艦隊臨陣脫逃,國姓爺又浴血攻克烏特勒堡,荷蘭守軍必敗無疑的形勢下,才被迫獻城投降,結束荷蘭在台38年的統治。

透過這本書,我們對1660年代在台灣島上所爆發的那場震驚東西的歷史大戰有了第一手的認識,當時的情景彷彿重現眼前:荷蘭殖民當局費心籌謀,試圖保住他們視作金雞母的台灣,但遠方的巴達維亞總部卻錯估形勢,打錯算盤,最終喪失台灣;國姓爺在情勢所迫下,不得不攻佔台灣,面對不可輕視的荷蘭守軍,以孤臣孽子自居的國姓爺,也展現出兵不厭詐的政治手腕及殺雞儆猴的凶殘面目;兵荒馬亂下,富裕、有名望的漢人移民各自選邊站,有人向荷蘭長官密告,有人對國姓爺通風報信,沒錢沒勢的漢人移民則隨風飄蕩,或是逃回China,或是留下來拼命保全畢生心血;原住民則在威脅利誘下,淪為島上強權的馬前卒,時而幫荷蘭人,時而幫荷蘭人鎮壓漢人起義,時而替漢人攻打落難的荷蘭人,台灣最初主人的地位與尊嚴蕩然無存。

慷慨赴義的漢布魯克牧師



...敵營中有他摯愛的妻子和兩名兒女被留作人質,他怎能拋下他們,讓他們陷入痛苦悲慘的深淵呢?他深知,一旦他滯留城堡不歸,國姓爺一定會遷怒人質,施加難以想像的酷刑折磨。另一方面,城堡內有他的兩名女兒,她們同樣是他的心頭肉;對他自己來說,留在城堡內就能自由,免受敵人的控制和暴行,若是兩害相權取其輕,保全自己的生命與自由應當勝過保住妻子和兩名兒女的生命,況自己返回敵營,也不一定可以挽救妻兒的生命,反而是拿自己的性命來換取一個渺茫的機會,實在不合理。

他的兩名女兒就是用上述這番話來勸他,但他回答說:難道妳們要眼睜睜看著母親和兄弟姐妹被砍倒嗎?她們聽完後,悲慟到無法言語,其中一個竟昏厥在地,另一個則雙臂環繞他的頸子,倒在他的身上。漢布魯克牧師害怕再這樣下去,自己返回敵營的決心可能會被動搖,遂趁機掙開女兒的雙臂,大步走出城堡,並向身旁含淚送行的士兵們說:「弟兄們!我此去雖必死無疑,惟望能對各位和被監禁在敵營中的同胞有些貢獻,以免日後遭人斥責,說我滯留城堡,害死許多誠實的人民和虔誠的基督徒。願上帝保佑你們,我深信祂終將拯救你們,請各位保持鬥志,繼續堅忍奮鬥!」

漢布魯克牧師說完後,便往敵營走去。根據逃兵事後的描述,他以凜烈的神情向國姓爺報告說:城堡裡的軍民絕不投降,決志要奮戰到底,抵抗任何的武力一攻擊;

荷蘭教師被釘上十字架



兩位荷蘭教師被極端殘酷地處死,其經過大致如下:國姓爺操攻打福爾摩沙初期,就帶領軍隊登陸,占據了平原地區,也迫使大部分的原住民順服。在此同時,許多在村落和鄉村間工作的荷蘭人,包括牧師、教師和士兵等,都淪為國姓爺的階下囚。其中有兩位荷蘭教師,試圖鼓動原住民起身反抗國姓爺的軍隊,突襲駐在他們村落裡的中國人,以引起其他部落群起響應。可是有幾個原住民將這個計劃密告中國人,導致這兩位教師被殘酷地處決,雙手雙腳被牢牢地釘在一個大型的十字木架上,各自被豎立在上述村落裡,旁邊還貼上中文布告:無論是荷蘭人或原住民,凡是圖謀此類反叛者,皆會受到相同、甚至更殘酷的處死手法。幾個月之後,中國以慘無人道地屠殺了超過五百名的荷蘭俘虜。

輕敵就失去主權《被遺誤的台灣》為殷鑑

《被遺誤的台灣》揭示台灣如何脫離異國商業侵略,陷入中國內亂的漩渦,是現今台灣殷鑑。
(前衛出版社/提供)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

以史為鑑,鑑往知來,前衛出版社出版了《被遺誤的台灣》一書,該書由荷蘭末代台灣長官揆一書寫,記錄他如何憑藉手頭僅有的一千餘名荷蘭守軍,苦守熱蘭遮城(今安平古堡)頑抗,最後仍不敵被清軍圍剿的鄭成功25000位大軍,台灣不僅自此失守,還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被捲入難以拔脫的中國內戰漩渦至今。

350年前,台灣島上爆發首次政權攻防戰,要反清復明的鄭成功渡海襲台,與荷蘭激戰、談判又激戰,對峙9個月,揆一才在必敗無疑的形勢下獻城投降。揆一失敗後返荷,終身監禁在僻遠小島Ay。在島上度過8年流放歲月之後,在親友奔走下獲得特赦,1675年揆一回到荷蘭之前,以匿名形式出版這本書,為這場決定台灣命運的關鍵戰役,留下歷史見證。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表示,這本書是記錄這場戰役為主體的第一手文獻,不但書寫台灣是如何脫離西方商業殖民勢力掌握,被捲入中國內戰漩渦的歷史轉捩點;更對後世台灣人揭示了深刻的歷史教訓。

一開始國姓爺陣營不斷釋放溫情假訊息,重新開放中斷多時的貿易鬆懈荷蘭警戒心防;荷蘭派駐爪哇的東方殖民總部則吝於經費,反對在台灣興建防禦工事,更輕信國姓爺的和平承諾,以為鄭成功毫無攻台可能,「這本書告訴我們,外來侵略者總會以甜言蜜語來掩飾他們的備戰行動,現在的台灣,殷鑑不遠。」